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绿州草”成就"大产业” 河北十万亩芦竹种植成功 支持天津零碳园区建设

在当下国家能源转型的宏大战略布局中,氢基能源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备受关注,其中生物质制氢及合成绿色燃料的路径,正成为能源领域创新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沿海港口城市氢基能源市场需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而现实状况是这些城市或多或少因传统农作物结构散乱,土壤盐碱化程度大等因素,生物质资源长期面临 “地广量少质差” 的困境,使得氢基产业链在寻求原料支撑时屡屡受限。

能源植物芦竹为沿海城市生物质原料短缺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破解之道。芦竹“绿州一号”是瑞恒茂新能源公司科研人员运用基因编辑培育而成,天生就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在高盐、干旱的沿海环境中仍可生存,具备改善土壤结构的能力,与盐碱地生态治理需求高度契合。这种 “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 的特性,使其成为串联起沿海生物质资源补给与氢基产业建设的生态纽带。

在京津冀,瑞恒茂新能源公司正积极构建以芦竹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链,推动芦竹与氢基产业的深度融合。走进位于黄骅市羊三木村的千亩芦竹种植地,满眼皆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成片的芦竹幼苗,株株挺拔,工人们穿梭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除草作业,悉心呵护着这片盐碱地上崛起的 “绿州”。项目负责人王金山介绍,“从4月初平整土地到6月中种植完毕,“绿州一号”成活率达到了100%,每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高变茂。如此喜人的长势,离不开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撑。种植前期我们运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六步联合立体改良法,将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剂施用、深耕等措施有机结合,为“绿州草”在盐碱地上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绿州一号” 芦竹具备稳定的性状遗传,生长期可持续 20 年以上。其干物质含碳量超过 46%,热值达 3900 - 4400 大卡 / 千克 ,可通过热解、气化等技术转化为合成气,再进一步制备绿色甲醇、绿色航煤等能源产品。相比传统化石能源生产,整个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接近零排放,几乎不产生污染物。另外,除了转化成能源,芦竹还在造纸、人造纤维、板材加工、可降解包装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多元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瑞恒茂新能源公司规划在京津冀区域,改良百万亩盐碱地种植芦竹,届时每年可收获 400 万吨及以上干基原料,为下游芦竹绿色零碳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建设提供稳定的原料供给。

随着京津冀多地块芦竹示范地的成功运营,由瑞恒茂研究院深度参与的零碳研究院,正规划建设以芦竹生物质为核心的绿色零碳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将摒弃传统的化石能源,全部使用绿电,绿能、并充分发挥芦竹碳汇的抵消机制,真正实现零碳园区目标。园区将招商引资纤维精炼、纳米纤维素、聚乳酸等生物制造领域的高端项目,形成“芦竹种植—加工—再生资源”闭环,预计建成后,每年可创造产值超50亿元。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各位产业投资者到天津投资兴业,各位土地资源方与瑞恒茂洽谈合作、种植,一同共享产业红利,共创绿色能源、绿色新材料产业的美好未来,推动绿色变革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